按片区举行,是7场座谈会的显著特征、特殊安排。
其中,蕴含着教育部党组对国情区情的深度把握,对国家战略的深刻理解,对将教育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统一的深入思考。
黄浦江由东西转向南北的首个转弯口,伫立着闻名遐迩的上海交通大学“大零号湾”。
在这片覆盖17平方公里的区域里,汇聚了4000余家科创企业。“大零号湾”也成为上海唯一以“创新策源”为定位的功能区,为上海的创新发展提供强劲动能。
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山东所在的华东片区,经济基础雄厚、工业门类齐全、文化底蕴深厚、金融行业发达、国际化程度高,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也是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最显著的区域之一。
在教育强国建设中,如何充分发挥华东片区优势,使华东片区的探索实践与国家战略深度融合?
华东片区座谈会上,对此深入布局:“有关地方和高校要把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的战略部署紧密结合起来”“要在引领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有更大作为”“要主动融入国家对外开放大局”。
和华东片区一样,各大片区全面把握教育与政治、经济、社会、科技和国家安全的关系,全面把握教育强国建设的新定位新功能新使命,结合区域资源禀赋,明确重点任务和主攻方向。
京津冀片区,加强区域协作,统筹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完善立德树人机制,探索“五育”并举有效路径;
西北片区,进一步提升教育公共服务质量,强化教育在促进民族团结、服务区域发展和国家安全中的重要作用;
东北片区,围绕东北全面振兴凝练重大科学和工程问题,畅通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打造创新发展策源地;
西南片区,助力提升西部地区人口素质,在打造高质量发展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华南片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有力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国家重大战略;
中部片区,围绕中部崛起,优化高校布局和学科专业结构,推动教育支撑现代产业建设……
国家战略在区域发展中的精准投射,凸显各地强化使命担当,自觉把教育摆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先导位置进行谋划,自觉从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的高度布局重点工作。

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西实验小学女足队员进行训练。朱大勇摄